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YY 小吃.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YY 小吃. Show all posts
下雪天的活動:做客家麻糬
上週末波特蘭地區下了好幾英吋的雪,讓很多人都出不了門,很多公司學校都放"下雪假",餐廳也關門或提早休息。在家裡,到底要做些什麼呢...很多朋友在 facebook 貼了做麵包的照片,我們在家裡做了高麗菜餡餅、蚵子煎和客家麻糬!這都要感謝我們的朋友推薦圖書館的食譜書:梁瓊白的 "六種粉做點心",才知道原來做客家麻糬並不難。
客家麻糬所需材料:糯米粉、花生糖粉、水。
古時候做客家麻糬是用重重的缽和木槌搗米做成的米糰,我們沒辦法做得那麼道地,就使用糯米粉吧!超市賣的米粉有兩種,綠色包裝的是糯米粉,用來做甜年糕或麻糬,紅色包裝的是在來米粉,用來做蘿蔔糕或碗粿。
對於花生粉,我們研究了很久,這裡的超市沒有當天作好的花生粉,但我們發現用這種塊狀的花生糖磨粉,最新鮮又方便!也可以用芝麻糖磨成芝麻糖粉喔!
把塊狀的花生糖用槌子敲成小塊。
再用磨咖啡豆的機器打...
就作成花生糖粉和芝麻糖粉囉!
至於糯米團,首先,把糯米粉加一點冷水,做一個小團,放到沸水中煮熟,撈起後再放到糯米粉裡,加適量冷水,做成糯米糰。
所謂"適量",真的是比例不太重要,粉糰只要能成團,不太黏手,也不會有粉掉出來,就可以了。梁瓊白的食譜裡,也沒有寫清楚的粉水比例。
用手把粉糰拉出小塊薄片, 放到沸水中,煮熟撈起。
煮熟浮起來就可以撈起喔,煮太過會變得太水太黏。
然後把煮熟的粉糰放到攪拌器打勻,也可以用攪拌棒拌勻,用低速拌約五到十分鐘就可以了。
放到花生糖粉裡,剪成小塊,就可以吃了喔!口感應該是會比傳統米做的米糰要少了一些嚼勁,但我們家三個人對於這樣糯米粉做的米糰,就很滿足囉!新鮮的麻糬真好吃,如果作得太水太軟,就把米糰放到冰箱裡,涼一點就會變硬一點了。
這幾天下雪,我們就作了三次客家麻糬...吃到大家都肚子痛啦! >_< 糯米製品還是一下不要吃太多喔!
Homemade
我們一週大概外吃個兩次,餐廳都選評分高的,食材新鮮的,在家裡吃的東西也越來越講究食材的品質。有時候做得比較美觀,CT 就會拿相機來照。今天收到他 e-mail 寄來的照片,就一起把他們放上來吧!
有某天 CT 為了某事覺得走霉運,這是去霉運用的豬腳麵線。
今年去海邊抓了三次 clam,這是用六月底低潮日抓到的 clam 做的 cream clam linguine。
上週朋友來訪時做的美式早餐。
CT 用外面 grill 爐子炒蝦子。
原汁紅燒牛肉麵加皮蛋豆腐。
在家裡吃的就很讚了,為什麼要到外面吃呢?因為才能有更多的美食經驗啊!有時候在家裡煮到後來,真的會沒有靈感,而且會用的食材很局限,有些料理方式也不常用,例如我在家裡是不炸東西的,快炒也很困難。有時候看食譜很難想像味道,很多西式調味料也不知道怎麼使用。偶而出去外面吃,能吃到在家裡很少用的食材,也能學到廚師不同的調味。有時候在家做的好,最常的讚美是..."哇!跟外面賣的一樣",那就是因為有去好的餐廳的美食經驗,才能做出來的。
有某天 CT 為了某事覺得走霉運,這是去霉運用的豬腳麵線。
今年去海邊抓了三次 clam,這是用六月底低潮日抓到的 clam 做的 cream clam linguine。
上週朋友來訪時做的美式早餐。
CT 用外面 grill 爐子炒蝦子。
原汁紅燒牛肉麵加皮蛋豆腐。
在家裡吃的就很讚了,為什麼要到外面吃呢?因為才能有更多的美食經驗啊!有時候在家裡煮到後來,真的會沒有靈感,而且會用的食材很局限,有些料理方式也不常用,例如我在家裡是不炸東西的,快炒也很困難。有時候看食譜很難想像味道,很多西式調味料也不知道怎麼使用。偶而出去外面吃,能吃到在家裡很少用的食材,也能學到廚師不同的調味。有時候在家做的好,最常的讚美是..."哇!跟外面賣的一樣",那就是因為有去好的餐廳的美食經驗,才能做出來的。
香蕉鳳梨麵包 (加白花菜)

Recipe: (做出大約半盒 9x5 loaf)
dry part:
1 c all-purpose flour + 1/2 c whole wheat flour
1/2 t baking soda
1/2 t ground cinnamon
3/8 t salt
wet part:
1/2 c butter
1/2 c white sugar + 1/2 c brown sugar
1 c cauliflower puree (about 1/3 regular size cauliflower, steam and then puree)
1 c banana puree (2.5 big banana)
1.5 eggs
1 t vanilla extract (若要做 coconut bread 也可換成 coconut extract)
1/2 can (4 oz) crushed pineapple
1 c chopped walnut
350 degree 55 mins till toothpick come out clean
Sneaky Chef
小 B 雖然不算太難養,但還是有點挑食,蔬菜類只要是沒看過的,就不願意嘗試,就算硬塞到他嘴裡,他也還是把它吐出來。我費盡心思做健康營養餐,讓他餓的時候吃的東西就是對身體有益的,尤其是點心。
研究結果發現,西式食物比較好餵,因為比較甜,小 B 接受度高,而且許多麵食,他比較喜歡,再加上許多食物拌到像 Mac & Cheese 或 pancake 之類,外型顏色完全消失。以下是我在 "the Sneaky Chef" 書上看到記下的筆記:
1. Orange Puree -> 2 c
1 sweet potato + 3 carrots + 3~4 T water
2. Green Puree -> 2 c
2 cups spinach + 2 c broccoli + 1 c sweet green peas + 1 t lemon juice + 3~4 T water
3. White Puree -> 2 c
2 c cauliflower + 2 zucchini + 1 t lemon juice + 3~4 T water
**Quick-Fix for store-bought brownie mix
1/2 c wheat germ, 1 box brownie mix, 2 eggs, 3/4 c purple puree, 1/4 c oil
1/2 c wheat germ replace 1/2 c brownie mix
add everything together, and bake follow box direction
**Masterful Mac n Cheese
1/2 macaroni, 1.5 c milk, 1/4~1/2 c white or orange puree, 1/2 t salt, 2 c chedder cheese
** Quick-Fix for boxed Mac n Cheese
add white bean puree or white puree or orange puree or tofu
** Magic Meatball
6~8 T green puree, 2 T tomato paste, 1 t sale, 1/4 c wheat germ, 1 egg, 1 pound ground beef
1/2 oil
brown-in-pan or oven-baked 350 degree for 20 mins
** Power pizza
1 store bought pizza dough or pita, tomato sauce, orange puree, white bean puree, mozzarella cheese
** Peanut butter cookies
2 c cereal flakes, 1/3 flour, 1/2 t baking soda, 1/2 t salt, 1 egg, 1 c brown sugar, 3 T oil, 3/4 c peanut butter, 1/2 c orange puree, 1 t vanilla
Friday = Pasta day

煮麵也越來越有心得,以前總是麵歸麵,料歸料。現在學到的是...1. 煮完麵不要用冷水沖,2. 要加一些煮麵的水到拌麵的醬汁裡,3. 煮好的麵不要加橄欖油拌,這樣麵和料才能均勻混合喔~
上週還自己做 pasta dough,味道和口感都不錯,可惜沒有切麵條的機器,所以做出來的麵就是奇形怪狀的 ^^;


學會 "整形" 後,饅頭也變可愛了 ^^
挑戰發酵麵包

想做這種麵包已經想很久了,雖然看了很多網路上朋友做麵包的文章,但遲遲沒動手做過,每次要不是沒有勇氣自己嘗試,就是推到 "沒有攪拌機" 當藉口。唉唉~ 自從 A 同學搬回日本後,就很難找到像她這麼願意教我做菜的好朋友了 (泣...),有時真的很想念以前每兩週和她切磋廚藝的時光~~
最近終於買了一台巨大的 KA mixer!! 這下就有充足的動力啦!為了成功的做出麵包,我到圖書館找了好幾本做麵包的書,還有錄影帶教學!發現這本 DK 出版的 "Ultimate Bread" 真是不錯,裡面的圖超級大,每個步驟都有詳細的說明,也有 tips 提醒一些訣竅。所以今天我就參照這本書裡 Basic White Bread 的 recipe,再加上 KA manual 裡的作法,做出了第一次有用酵母發酵的麵包!
今天用 425 F 烤了 45 分鐘,皮烤出來是硬的...用刀子 "鋸開" 麵包後,裡面是軟的,吃起來像是餐廳裡提供的餐前免費麵包...^^; 三杯半的麵粉,加了 1.5 t 的鹽,吃起來沒有想像中的鹹,加上麵粉發酵產生的甜味和無鹽的奶油後,味道竟然還不錯,做出來的成品跟書上的照片也有點像。但我還是不知如何把所有的器材和材料都維持最適合發酵的溫度...看來如何處理酵母...還是需要多練習才行。
黑莓果醬

9/16 8:00 AM
哈哈哈 上週末終於第一次成功做出果醬囉!
其實這裡的黑苺真的是到處都有,連 CT 騎 bike 上班的途中,沿路都是野生的黑苺。可是我們沒去採野生的,這次去採的是 West Union Garden 裡的 chester blackberry
(左圖來源)
做果醬其實很簡單,材料只需要新鮮水果、糖、果醬粉 (pectin) 和檸檬汁,裝罐的器材超市都有賣,食譜在 pectin 的包裝上有,網路上也到處都找得到,我這次是用 4 cup 打碎的黑苺、5 cup 的糖、2 oz pectin 和 2 TB 檸檬汁,有些人會加 butter 去消泡,但我嚐試不加做做看,結果雖然煮完泡泡蠻多的,但把它們撈起來就好了,所以也還 ok。這樣大概做出 7 瓶 half-pint 的果醬。
嗯 自己做的果醬果然味道不一樣,平常幾乎不吃果醬的我,一罐果醬平均可以在冰箱放個半年也還沒吃完,這次竟然也會拿著湯匙舀一匙拿來當點心...今天要用 這裡 的食譜,第一次試做低糖的藍莓醬,希望也能大成功啦!
假日的休閒
蘋果黃瓜麵包
來到美國之後,就很難吃到道地的台灣菜,但來都來了,為了能長久適應這裡的生活,除了自己學習如何做台灣小吃之外,我們一直努力去尋找這裡有的好餐廳和食譜。其實也不會太難找,西方食物裡,我覺得好吃的一樣東西就是...麵包。畢竟人家以麵包為主食,超市和麵包店裡賣的麵包花樣很多,麵包類的食譜也很好找。
最近找到這個 Allrecipe 的網站還蠻好用的,裡面的每一個食譜都有人評論和給建議。之前因為有朋友送了我們很多蘋果,就到了這個網站找蘋果相關的食譜,發現以下的 "蘋果黃瓜麵包"。
第一次聽到有人用 "黃瓜" 做麵包的時候,覺得很驚訝,可是做好了之後發現真的很~~~好吃 ^^b 這個黃瓜不是台灣賣的小黃瓜或大黃瓜,而是這個樣子的:
(照片來源 : bonappetit.com)
材料:
4 顆蛋、1 杯白糖、1 杯黃糖、1/2 杯油 (或蘋果泥)、1 小匙香草精
3 又 1/2 杯中筋麵粉、1 又 1/2 小匙小蘇打、1/2 小匙鹽、2 小匙肉桂粉
1/2 杯碎核桃、2 杯切碎的黃瓜 (zucchini)、1 杯切碎的蘋果
作法:
1. 烤箱預熱 350 F (175 C),準備 9x5 inch 烤盤
2. A: 混合蛋、白糖、黃糖、油。
B. 用另一容器混合麵粉、小蘇打、鹽、肉桂粉。
把 A 加到 B 中,混合均勻,再加入核桃、黃瓜、蘋果和香草精。攪拌均勻。
3. 放入烤盤、烤箱中,烤一小時。
其實算算材料費和自己的工錢,自己烤麵包不一定會比較省,但好處是...麵包烤好後,全家都很香,而且剛烤好的麵包軟軟的,比買來的好吃啦!
最近找到這個 Allrecipe 的網站還蠻好用的,裡面的每一個食譜都有人評論和給建議。之前因為有朋友送了我們很多蘋果,就到了這個網站找蘋果相關的食譜,發現以下的 "蘋果黃瓜麵包"。

材料:
4 顆蛋、1 杯白糖、1 杯黃糖、1/2 杯油 (或蘋果泥)、1 小匙香草精
3 又 1/2 杯中筋麵粉、1 又 1/2 小匙小蘇打、1/2 小匙鹽、2 小匙肉桂粉
1/2 杯碎核桃、2 杯切碎的黃瓜 (zucchini)、1 杯切碎的蘋果
作法:
1. 烤箱預熱 350 F (175 C),準備 9x5 inch 烤盤
2. A: 混合蛋、白糖、黃糖、油。
B. 用另一容器混合麵粉、小蘇打、鹽、肉桂粉。
把 A 加到 B 中,混合均勻,再加入核桃、黃瓜、蘋果和香草精。攪拌均勻。
3. 放入烤盤、烤箱中,烤一小時。
其實算算材料費和自己的工錢,自己烤麵包不一定會比較省,但好處是...麵包烤好後,全家都很香,而且剛烤好的麵包軟軟的,比買來的好吃啦!
鮮奶芋頭饅頭
以前想吃中式早餐的時候,都是去亞洲超市買冷凍的饅頭包子,但這個星期因為一直下雪,沒辦法開車去波特蘭東邊的中國超市買東西,所以今天決定第一次嘗試自己做饅頭,發現真是太簡單啦!
我最喜歡的口味是鮮奶饅頭,或芋頭饅頭。今天冰箱裡剛好有鮮奶也有芋頭,就來做個鮮奶芋頭饅頭吧!
Materials:
Dry yeast 8g, warm water 75g, all-purpose flour 430g, cake flour 70g, sugar 80g, salt 1/4 t, milk 200g, oil 13g, taro
Methods:
1. mix dry yeast and warm water, wait for 5 mins
2. pre-steam diced taro, and let it cool
3. mix all-purpose flour, cake flour, sugar, and salt. And then add milk, yeast water, oil, and taro. Mix well.
4. let the dough ferment for 20 mins.
5. separate the dough to several small balls. Put them on the parchment paper. Let them grow for 30 mins
6. steam for 15 mins.
聽說饅頭、包子、花捲...都是用類似的方法。哈哈~ 以後要吃什麼,自己做就可以啦!無味精、無防腐劑、麵粉無漂白...超健康的。而且...今天老公回家看到我用手揉麵團很辛苦,就說來去買 Kitchen Aid,真是太棒了!\^o^/
栗子飯
昨天把上次去採的栗子煮成栗子飯
真的蠻好吃的~ 栗子烤過之後雖然硬硬的,可是和飯一起煮之後又變成軟軟的
這次烤栗子是參考 Angela 的方法,只是我用小烤箱
把栗子切個洞之後,420 F 15 mins,噴水,再放個 20 mins
小烤箱很容易把東西烤到過乾,也許大烤箱會好一點
聽說可以用微波爐 1~3 mins 就好了
烤好的栗子有的很好剝,有的很難剝
好剝的就整個留著做栗子飯,難剝的就一邊剝一邊把它吃了
在剝第一個的時候,CT 一直說 "再去採多一點回來",但剝到後來,他就完全不提了...^^; 哈哈,大概是剝到手很痛~
栗子飯,我是煮 3 杯米,洗好後放三杯水,再加鹽 1/4 匙 and mirin 2 大匙。我把全部的栗子通通加下去了 (大概 30 顆) ,再加一點點青豆,用電子鍋煮,就好了。很簡單,也很好吃~
今天試做草大福,可是不太成功...所以就不放成品的照片了
以下是材料的照片...
我很喜歡有艾草的點心,尤其是客家的艾草粿,或艾草蘿蔔絲包。
上面這個是日本朋友告訴我的,在日本超市有賣的,真的就是艾草的成分和味道
紅豆餡我是直接用這個罐頭的,味道還不錯
我猜...白玉粉就是我們的元宵粉,因為說明裡說它是用來做湯圓的
我這次是用艾草包後面的食譜做大福的皮,可是做出來太硬
不知道是不是上新粉 (在來米粉) 加太多的關係...(上新粉 140 g, 白玉粉 60 g, 熱水 160 g, 糖 50 g)
以下是我上網找到的其他的食譜:
草莓大福, 白玉紅豆湯, 雪苺娘, 草大福
最後一個是日本的食譜...也許是最正確的? 但我看不懂它的作法...
結論是...大福還是去超市買比較快,艾草蘿蔔絲包就下次再試試吧~若有高手...請指點迷津...
真的蠻好吃的~ 栗子烤過之後雖然硬硬的,可是和飯一起煮之後又變成軟軟的
把栗子切個洞之後,420 F 15 mins,噴水,再放個 20 mins
小烤箱很容易把東西烤到過乾,也許大烤箱會好一點
聽說可以用微波爐 1~3 mins 就好了
好剝的就整個留著做栗子飯,難剝的就一邊剝一邊把它吃了
在剝第一個的時候,CT 一直說 "再去採多一點回來",但剝到後來,他就完全不提了...^^; 哈哈,大概是剝到手很痛~
今天試做草大福,可是不太成功...所以就不放成品的照片了
以下是材料的照片...
上面這個是日本朋友告訴我的,在日本超市有賣的,真的就是艾草的成分和味道
我這次是用艾草包後面的食譜做大福的皮,可是做出來太硬
不知道是不是上新粉 (在來米粉) 加太多的關係...(上新粉 140 g, 白玉粉 60 g, 熱水 160 g, 糖 50 g)
以下是我上網找到的其他的食譜:
草莓大福, 白玉紅豆湯, 雪苺娘, 草大福
最後一個是日本的食譜...也許是最正確的? 但我看不懂它的作法...
結論是...大福還是去超市買比較快,艾草蘿蔔絲包就下次再試試吧~若有高手...請指點迷津...
本週甜點 - 軟起司蛋糕
美國賣的 cheese cake 都是硬的,但我喜歡的是那種日式鬆鬆軟軟的起司蛋糕。
以下的食譜是以前日本朋友提供給我的:
材料:
cream cheese 200g
egg 2 large
white sugar 100 g
cake flour 3 Tbs
heavy whipping cream 200 ml
lemon juice 1 teaspoon
作法:
1. 烤箱預熱 350 F
2. cream cheese 放在室溫待軟,麵粉過篩
3. 依序 mix 以下材料:cream cheese + egg + sugar + cake flour + cream + lemon juice
The mixture must be smooth and creamy
4. 把 mixture 倒到烤蛋糕容器,再放到大的 roast pan 裡,在 roast pan 裡加入水,高度到烤蛋糕 容器的一半左右
5. 放進烤箱烤 65 mins
6. 烤好後放涼後再放冰箱,待 2~3 hrs 再吃
這次沒照照片,因為我把所有的量都減半,做出來只有 5.5 吋大,1.5 公分厚,所以一下就吃完了。(其實發現幫食物照好相片 比 作好吃的 還困難許多,很多好吃的都不一定好看)
下週想做"草大福"...尋找食譜中...
以下的食譜是以前日本朋友提供給我的:
材料:
cream cheese 200g
egg 2 large
white sugar 100 g
cake flour 3 Tbs
heavy whipping cream 200 ml
lemon juice 1 teaspoon
作法:
1. 烤箱預熱 350 F
2. cream cheese 放在室溫待軟,麵粉過篩
3. 依序 mix 以下材料:cream cheese + egg + sugar + cake flour + cream + lemon juice
The mixture must be smooth and creamy
4. 把 mixture 倒到烤蛋糕容器,再放到大的 roast pan 裡,在 roast pan 裡加入水,高度到烤蛋糕 容器的一半左右
5. 放進烤箱烤 65 mins
6. 烤好後放涼後再放冰箱,待 2~3 hrs 再吃
這次沒照照片,因為我把所有的量都減半,做出來只有 5.5 吋大,1.5 公分厚,所以一下就吃完了。(其實發現幫食物照好相片 比 作好吃的 還困難許多,很多好吃的都不一定好看)
下週想做"草大福"...尋找食譜中...
芋粿巧 (Taro snack?)
要搬家前就決定搬來後每個星期要有一天做一樣點心,一次做西點,一次做中點。現在搬來安定後,終於開始實行了。這實在是我夢想中的生活呢~ ^_^
上星期做香蕉麵包,這星期做芋粿巧。CT 很喜歡吃芋頭的點心,每次夏天都要煮 (奇怪的) 芋頭湯。可是我家不知道是誰不喜歡吃芋頭 (我們家四人其中一人不吃什麼,我媽就很少買),所以記憶中 我媽幾乎很少買芋頭 ,我也從來沒吃過芋粿巧呢!今天上網找到 TPC 復活日記 裡的食譜,就來做做看,發現真的還蠻好吃的呢!既然中文食譜很容易找得到,我就來把它翻成英文吧!內容的原版是從 TPC復活日記 裡來的。
Recipe (about 10 pieces):
Material:
Diced taro 150 g (you can add more if you want), fried red onion (red small shallot) 30 g, dried shrimp 20 g
Seasoning: (2 g = 1/2 tsp)
soy sauce 8 g, salt 2 g, sugar 30 g, white pepper 2 g, 5 spice powder 2 g
(original recipe has MSG 2 g, but I don't eat MSG, so I didn't add it)
Rice power mix:
Rice flour (上新粉 or 在來米粉) 130 g, glutinous rice flour (糯米粉) 200 g, water 220~240 g
Methods:
1. stir fry dried shrimp and fried red onion till the smell comes out, and then add diced taro. Stir fry it till taro is cooked (I added some water to let it cook. When taro is done, keep the heat and let the water evaporate.)
2. add the seasoning and mix. Then let it cool.
3. sift rice flour and glutinous rice flour. Mix them with water till it becomes a dough
4. add the cooled taro to the dough, and mix well
5. separate them to 10 small moon shape ones, and then steam them for 20 mins.
6. when you want to eat it, you can pan-fried it till each side is golden-brown.

after steam with sweet chili sauce and cilantro on top
上星期做香蕉麵包,這星期做芋粿巧。CT 很喜歡吃芋頭的點心,每次夏天都要煮 (奇怪的) 芋頭湯。可是我家不知道是誰不喜歡吃芋頭 (我們家四人其中一人不吃什麼,我媽就很少買),所以記憶中 我媽幾乎很少買芋頭 ,我也從來沒吃過芋粿巧呢!今天上網找到 TPC 復活日記 裡的食譜,就來做做看,發現真的還蠻好吃的呢!既然中文食譜很容易找得到,我就來把它翻成英文吧!內容的原版是從 TPC復活日記 裡來的。
Recipe (about 10 pieces):
Material:
Diced taro 150 g (you can add more if you want), fried red onion (red small shallot) 30 g, dried shrimp 20 g
Seasoning: (2 g = 1/2 tsp)
soy sauce 8 g, salt 2 g, sugar 30 g, white pepper 2 g, 5 spice powder 2 g
(original recipe has MSG 2 g, but I don't eat MSG, so I didn't add it)
Rice power mix:
Rice flour (上新粉 or 在來米粉) 130 g, glutinous rice flour (糯米粉) 200 g, water 220~240 g
Methods:
1. stir fry dried shrimp and fried red onion till the smell comes out, and then add diced taro. Stir fry it till taro is cooked (I added some water to let it cook. When taro is done, keep the heat and let the water evaporate.)
2. add the seasoning and mix. Then let it cool.
3. sift rice flour and glutinous rice flour. Mix them with water till it becomes a dough
4. add the cooled taro to the dough, and mix well
5. separate them to 10 small moon shape ones, and then steam them for 20 mins.
6. when you want to eat it, you can pan-fried it till each side is golden-brown.
before steam...
after steam with sweet chili sauce and cilantro on top
YY小吃店 -- 客家菜包
今天一早起床就打電話問外婆"客家菜包"的食譜,這是她告訴我的:
外皮:600 g 糯米粉,150 g 麵粉,開水(熱水) 3 杯
--> 混合兩種粉後,先加入兩杯熱水,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攪麵糰。最後一杯一點一點加,一邊加水,一邊揉麵糰。揉到麵糰有彈性但不黏手。
料:白蘿蔔絲、香菇、蝦米、豬肉、蒜末、蔥末、鹽、白胡椒
--> 把蘿蔔絲燙熟後,水濾掉,把蘿蔔絲壓乾 (用手擠蘿蔔絲,把水擠出)。把香菇、蝦米、蒜末、蔥末爆香後,加入豬肉和蘿蔔絲炒乾。(外婆再三強調要很乾)加入鹽和白胡椒調味,在加蔥末炒勻。
把麵糰做成杯子的形狀,中間放料,在把麵糰的口封起來。開口朝下,放在粽葉上,粽葉可先抹油,之後菜包才不會黏葉子,然後把菜包做成要的形狀。菜包拿去電鍋蒸,蒸好放著兩分鐘後,就可以吃啦!
接下來是我做的時候發生的事...
阿阿~ 做客家菜,放點客家歌好啦!來放"阿淘的歌"~恩~真是太有氣氛了!
料是蠻簡單的,照外婆說的步驟和調味,做出來就跟橫山賣的有點像了。
可是...我沒有磅秤阿...怎麼量 600 g 和 150 g 呢?唉唉,隨便啦!糯米粉整包加下去,麵粉加一些,再把熱水倒下去...哇!好燙喔!!用飯匙攪攪好了...攪攪攪,再用手揉揉揉,一直揉,汗就一直流...拿毛巾來擦...阿...怎麼麵糰這麼黏呢...越揉越黏...黏得到處都是!兩手、毛巾、廚房的檯面、鍋子、圍裙...嗯!太黏的話,加點麵粉好了,加一點...麵糰黏到麵粉袋上,汗一直流...還是太黏,再加點麵粉...
就這樣加了許多麵粉之後,麵糰還是非常黏...最後我終於承認自己這次的失敗,決定把這次的麵糰丟掉了...唉唉 真浪費...又花了十分鐘把所有被麵糰黏到的東西洗乾淨。
不行阿...料已經做好了,還是想再試一次!吃飽飯後,就開了 20 mile (相當於 30 公里,有沒有台北到中壢了阿...) 到了賣糯米粉的亞洲超市,再買了一包糯米粉和麵粉。
第二次就比較小心了...恩 再打開陳永淘的另一個專輯,這次聽的是"阿淘和孩子一起下課啦!"
遵照 4:1 的比例,量了兩杯的糯米粉,半杯的麵粉,煮了一點熱水後,一點一點把熱水加到粉裡,一邊加,一邊攪,然後揉一揉,憑著唯一一次跟外婆一起做菜包的記憶去評斷麵糰的黏度,覺得太乾,就再加一點點水,然後用力揉...唉唉~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啊!終於做出了黏度韌度適當的麵糰,然後包成菜包。
蒸好吃起來的味道是和橫山賣的有點接近,皮不會太黏,有嚼勁,也算是滿足的自己想吃菜包的欲望,而且可以見人,過兩天可以拿去送給朋友吃。但是包菜包還是需要技巧,因為我一直怕菜包會破掉,所以包出來的餡就比較少,皮下次再做薄一點。
這是成品圖:
下次挑戰客家鹹年糕!!
p.s. 蘿蔔糕:600 g 在來米粉 + 3 斤蘿蔔
鹹年糕:600 g 糯米粉 + 3 杯水
外皮:600 g 糯米粉,150 g 麵粉,開水(熱水) 3 杯
--> 混合兩種粉後,先加入兩杯熱水,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攪麵糰。最後一杯一點一點加,一邊加水,一邊揉麵糰。揉到麵糰有彈性但不黏手。
料:白蘿蔔絲、香菇、蝦米、豬肉、蒜末、蔥末、鹽、白胡椒
--> 把蘿蔔絲燙熟後,水濾掉,把蘿蔔絲壓乾 (用手擠蘿蔔絲,把水擠出)。把香菇、蝦米、蒜末、蔥末爆香後,加入豬肉和蘿蔔絲炒乾。(外婆再三強調要很乾)加入鹽和白胡椒調味,在加蔥末炒勻。
把麵糰做成杯子的形狀,中間放料,在把麵糰的口封起來。開口朝下,放在粽葉上,粽葉可先抹油,之後菜包才不會黏葉子,然後把菜包做成要的形狀。菜包拿去電鍋蒸,蒸好放著兩分鐘後,就可以吃啦!
接下來是我做的時候發生的事...
阿阿~ 做客家菜,放點客家歌好啦!來放"阿淘的歌"~恩~真是太有氣氛了!
料是蠻簡單的,照外婆說的步驟和調味,做出來就跟橫山賣的有點像了。
可是...我沒有磅秤阿...怎麼量 600 g 和 150 g 呢?唉唉,隨便啦!糯米粉整包加下去,麵粉加一些,再把熱水倒下去...哇!好燙喔!!用飯匙攪攪好了...攪攪攪,再用手揉揉揉,一直揉,汗就一直流...拿毛巾來擦...阿...怎麼麵糰這麼黏呢...越揉越黏...黏得到處都是!兩手、毛巾、廚房的檯面、鍋子、圍裙...嗯!太黏的話,加點麵粉好了,加一點...麵糰黏到麵粉袋上,汗一直流...還是太黏,再加點麵粉...
就這樣加了許多麵粉之後,麵糰還是非常黏...最後我終於承認自己這次的失敗,決定把這次的麵糰丟掉了...唉唉 真浪費...又花了十分鐘把所有被麵糰黏到的東西洗乾淨。
不行阿...料已經做好了,還是想再試一次!吃飽飯後,就開了 20 mile (相當於 30 公里,有沒有台北到中壢了阿...) 到了賣糯米粉的亞洲超市,再買了一包糯米粉和麵粉。
第二次就比較小心了...恩 再打開陳永淘的另一個專輯,這次聽的是"阿淘和孩子一起下課啦!"
遵照 4:1 的比例,量了兩杯的糯米粉,半杯的麵粉,煮了一點熱水後,一點一點把熱水加到粉裡,一邊加,一邊攪,然後揉一揉,憑著唯一一次跟外婆一起做菜包的記憶去評斷麵糰的黏度,覺得太乾,就再加一點點水,然後用力揉...唉唉~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啊!終於做出了黏度韌度適當的麵糰,然後包成菜包。
蒸好吃起來的味道是和橫山賣的有點接近,皮不會太黏,有嚼勁,也算是滿足的自己想吃菜包的欲望,而且可以見人,過兩天可以拿去送給朋友吃。但是包菜包還是需要技巧,因為我一直怕菜包會破掉,所以包出來的餡就比較少,皮下次再做薄一點。
這是成品圖:
p.s. 蘿蔔糕:600 g 在來米粉 + 3 斤蘿蔔
鹹年糕:600 g 糯米粉 + 3 杯水
日式食物雕刻 -- 魚板篇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哇 又在雕食物了!實在是太有時間了...
可是 這樣有朋友願意教我這種技巧的 實在是機會難得阿~
而且這實在是可以看出日本注重裝飾、細節、包裝的文化...
還有家庭主婦在煮飯之餘的娛樂...

其中左上角的是孔雀 (有網站說它的名字是 "松"),看起來還有點像吧!?下圖是步驟圖 (from this website):
可是 這樣有朋友願意教我這種技巧的 實在是機會難得阿~
而且這實在是可以看出日本注重裝飾、細節、包裝的文化...
還有家庭主婦在煮飯之餘的娛樂...
其中左上角的是孔雀 (有網站說它的名字是 "松"),看起來還有點像吧!?下圖是步驟圖 (from this website):
YY小吃店-- 蚵仔煎
留學生在美國要吃台灣料理只能自己做啦!下星期要教日本朋友做一些蚵仔的料理...包括蚵仔米粉、豆鼓蚵仔、還有蚵仔煎。這三樣裡面只有蚵仔煎是以前沒做過的,所以今天就買材料來在家試做一次。發現...實在是太簡單啦!而且這個食譜 (來自wikibooks) 做出來的還蠻像夜市的味道:
材料:
蚵、蛋、台灣白菜
粉漿 (六份的量):
地瓜粉 (Tapioca Starch) 1杯、太白粉 (片栗粉 potato powder) 2/3 杯、水 2 又 1/2 杯、鹽 1/4 t、白胡椒粉 1/8 t
→ 全部調勻備用
淋醬 (六份的量):
甜辣醬 4 T (愛之味)、味噌 1T (我用白味噌)、糖 4T、醬油膏 2T、蕃茄醬 2T、水 1杯、太白粉水少許
→ 除太白粉外,其他材料放入小鍋內用中小火煮開,一邊煮要一邊攪拌,煮開後倒入太白粉水勾芡呈濃汁即ok。不要煮太久,不然味道會變酸。
作法:
平底鍋放2大匙油燒熱,放蚵仔約8-10顆,拌炒兩三下後倒入1大湯杓粉漿煎1分鐘,等粉漿即將熟透時,在粉漿上打1個蛋,用鍋鏟把蛋搗散,再鋪上青菜 (兩片葉子切小段),把蚵仔煎翻面,再放一點油淋在四周,煎至熟即可起鍋,淋上醬汁。
Tips:
1. 翻面要在粉漿快熟透 (顏色變透明) 後才做,而且只要翻一次就好。煎到邊邊有點焦焦的比較香。
2. 用大小剛好的平底鍋 (底 6吋)
材料:
蚵、蛋、台灣白菜
粉漿 (六份的量):
地瓜粉 (Tapioca Starch) 1杯、太白粉 (片栗粉 potato powder) 2/3 杯、水 2 又 1/2 杯、鹽 1/4 t、白胡椒粉 1/8 t
→ 全部調勻備用
淋醬 (六份的量):
甜辣醬 4 T (愛之味)、味噌 1T (我用白味噌)、糖 4T、醬油膏 2T、蕃茄醬 2T、水 1杯、太白粉水少許
→ 除太白粉外,其他材料放入小鍋內用中小火煮開,一邊煮要一邊攪拌,煮開後倒入太白粉水勾芡呈濃汁即ok。不要煮太久,不然味道會變酸。
作法:
平底鍋放2大匙油燒熱,放蚵仔約8-10顆,拌炒兩三下後倒入1大湯杓粉漿煎1分鐘,等粉漿即將熟透時,在粉漿上打1個蛋,用鍋鏟把蛋搗散,再鋪上青菜 (兩片葉子切小段),把蚵仔煎翻面,再放一點油淋在四周,煎至熟即可起鍋,淋上醬汁。
Tips:
1. 翻面要在粉漿快熟透 (顏色變透明) 後才做,而且只要翻一次就好。煎到邊邊有點焦焦的比較香。
2. 用大小剛好的平底鍋 (底 6吋)
小熱狗動物園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