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失名字的女神" 觀後感 and stay-at-home mom 的生活

看日劇還是我生活裡最大的休閒。上禮拜看完了一齣以日本 stay-at-home mom 為主角的日劇 "喪失名字的女神",覺得我們這些媽媽們的友誼,是不是真的像劇情裡那樣的虛假?我們是不是真的因為小孩而失去了自我?

劇中主要有五個媽媽,互相都用 "xx 媽媽" 來稱呼對方,似乎有了小孩後,就一切以小孩為中心,完全喪失的自己的名字。各個媽媽們都各懷鬼胎,表面對大家都很客氣,實際上背地裡都和其他媽媽們在互相比較,使壞心眼。劇中的小朋友都是五歲,在日本是正要考小學入學考的年齡,媽媽們帶小孩們去補習,心中也不斷地拿自己的家庭狀況和小孩的表現跟其他家在比較。雖然許多的出發點都是對小孩的求好心切,但比來比去的結果,就是對小孩施加許多的壓力。

生小 B 之前,我在 Oregon 的生活很難跟社會找到連結,因為沒有在上班、不是學生、也沒有小孩。生了小 B 之後才找到一些在人生同一階段的 "朋友" ,也就是像劇中說的 "媽媽友" ,我們倒是還不致於喪失自己的名字,互相還是以自己的名字來稱呼對方,但的確像劇中說的,我們是因為小孩在一起玩,才聚在一起的團體。

小孩還小,其實他們也還沒有在一起玩,playdate 還不如說是因為媽媽們想聚在一起才約的,當然目標是希望小朋友有一天能玩在一起,如果小朋友們特別能玩在一起,他們的媽媽們就感覺更契合;但如果他們沒有玩在一起,有些媽媽們應該也還是會互相約。

我們這群台灣媽媽的 playdate 平均每週聚一次,有時候是週間的小聚,只有 stay-at-home moms 參加,有時候是週末的大聚,包括一些在上班的家庭也參加,總共大概有十家,小孩年齡以目前兩歲左右為主,但也有一兩家的小孩稍微大一點或小一點。這個 playdate 已經維持大概八九的月了,算是我們現在的社交生活重心。

我們的共同點除了小孩年齡接近之外,幾乎每家都有一個在 Intel 工作的人,大部分是爸爸,但也有一家是媽媽,有兩家例外。但生活水平都不會差太遠。不像 "喪失名字的女神 "中一樣,每家不會因為老公的職業和學歷而互相比較。

看完這齣日劇後,讓我對 "媽媽友" 產生懷疑,我們這些 playdate 的媽媽們,互相之間真的有友誼嗎?

其實我覺得,說我們是 "朋友",還不如說我們是 "同事",因為在同一個 "行業",所以能分享 "工作" 的心得。有些人可能覺得 stay-at-home mom 就是閒閒在家,其實不是。尤其小孩還小的時候,每天事情做不完,工作時數可說是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工作內容除了照顧小孩之外,還要煮飯、洗衣、打掃、整理一切的家務。在美國這種人工貴的地方,stay-at-home mom 的時薪應該至少美金三十元以上。

就我的生活來說,的確是以小 B 為重心,因為每天真的要花很多時間和心思搞他,他每天要吃至少五餐,醒著的時間將近十二小時,所以跟別人聊天的時候,很難不聊跟小孩相關的話題,除了小孩之外,也會跟別人聊煮東西的心得、跟老公之間的相處、旅遊計畫等等,如果還有時間維持個人興趣,就也能跟別人分享。有人覺得 stay-at-home mom 生活很狹隘,但我覺得我們只是因為工作超時,跟別人也只能聊跟我們 "工作業務" 相關的話題。

在這個時候,跟 "不同工作" 的人當朋友,對我來說就是很大的生活調劑了,包括單身、沒有小孩、小孩不同年齡層的媽媽,因為大家生活環境的不同,所以話題就更廣,有時候更能帶來新鮮感。可惜有些沒有小孩的人不能接受我們的生活,覺得 stay-at-home mom 生活無趣,只能聊小孩。在我看來這些人只是看不起我們的 "工作",其實他們的生活不也是以他們的 "工作" 為主?差別在於,他們週末也許可以休息,偶爾可以拋開工作去做個長途旅行,但 stay-at-home mom 的工作是 7-24-365,全年無休。

Stay-at-home mom 友誼之間,大概最大的障礙就是 "教養理念" 了,大家怎麼帶小孩的方式真的很不一樣,每種方法都有他的道理,但有時候對別人的方法會絕對的不認同,那談話就很難維持下去。有些人對小孩吃飯規矩特別嚴厲,吃飯不能看電視,一定要乖乖坐好,有些人讓小孩邊吃邊看,小孩吃飯時間跑來跑去。當 playdate 的時候,我就懷疑...這些小孩有一天應該還是會互相比較吧?為什麼別人家可以,我卻不行?

在公園玩也是,我們家採用 "只要不妨礙到別人,不傷害自己,要玩什麼都可以",所以小 B 可以去踩水坑、丟木削,有些家對於這些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我有時候就不知道要怎麼讓小 B 跟他們玩,因為擔心對方小孩跟小 B 學一些在他們家不允許的行為。

有時候看那些 working women 也對於 stay-at-home mom 的批評文章,都會稍微受到打擊,因為除了認同我們很辛苦之外,經常會說我們生活狹隘,"媽媽友" 不是真朋友...之類的,這大概也只能代表一部分的 stay-at-home mom。就像以 "醫生" 為主題的文章或節目,不能代表 "所有的醫生" 的真實生活。但我最希望的是,沒有小孩的女人、職業婦女、和家庭主婦,大家都能給對方多一點尊重,每種生活方式都有背後選擇的原因,有時候是自己興趣的選擇、有時候是時勢所逼,出於無奈,如果都能給對方多一點 "理解" ,應該就能少一點批評吧!

4 comments:

material girl said...

同事的比喻說得好啊。

美國跟日本的生活差別很大,在美國因為人口稀薄,想比較還不知跟誰比哩。所以妳不用太煩惱啦(拍拍)

Stay-at-home mom 真的是很多種。有些也許像妳一樣覺得是個職業,有些則覺得這是女人的使命。就像最近 Times 弄了一張餵奶照片當封面引起軒然大波,一派學說認為應該回歸自然餵奶餵越久越好,一派卻認為過度餵奶讓女人變回原始動物,而且剝奪了父親的參與角色。

我覺得有時候這不只是職業選擇,更是價值觀還有對女性定義的不同啊。

Yi-Ying Yu (Vicky) said...

謝謝!

我相信日本的stay at home mom 生活跟這裡一定很不一樣,像她們在比做便當的手藝,我就是完全不行阿!

Times 的那篇文章我也有稍微看一下,我看了是完全的不認同,大概是我也做不到一直讓小孩黏著我吸吸吸的...^^;

女人到底該怎麼做,真的是因人而異,有些人真的很喜歡待在家,有些人一定要出去工作,我覺得煩的是旁邊的人在那邊囉嗦說女人應該要怎麼怎麼樣的。

material girl said...

我覺得妳這一篇寫得很好,而且也終於解說了一些我一直無法了解的朋友們的心境。

我看了喪失名字的女神,覺得裡面的媽媽們真的很可悲,她們之間的比較根本就是井底蛙,86 分的忌妒 88 分,卻沒有想到這世界也有很多人是考 100 的,那不是忌妒不完了嗎?

很多人當了 stay-at-home mom 以後,就像是朱天心寫的袋鼠族一樣,家裡也許沒有訂報紙,對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漠不關心,但是會花很多錢訂幼兒教育雜誌。雖然說因為工時長所以沒辦法聊工作外的事,但是這就像是一個電子工程師只肯跟別人聊電晶體一樣,這樣到頭來當然是只能跟同行聊。就算是對別人的生活有興趣,但是別人根本無法加入電晶體的討論啊。所以總而言之我覺得如果想要加入外界跟不同的人相處,還是得稍微關心一下本行外的事情才行。

Yi-Ying Yu (Vicky) said...

謝謝!很高興對你有幫助!

對呀...應該要多關心一下本行外的事...這提醒了我,小 B 睡覺的時候,除了忙著看日劇之外,也要多看看新聞啊~ ^^